最新推荐
山寺逢雨
2015-05-04 23-14-57 来源: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作者:吉见 摄影:聂振声 点击:次
又回正觉。
相距上次离寺已半年有余。此次回寺做义工,确有回家的感觉。想到此次义工会有很多,没料想多到连义工的马夹都不够用,还是一位师兄帮我找了一件,那是一位脸上洋溢着安详平和的可爱的小姑娘,年龄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,至今不知道这位师兄怎么称呼。
到文宣部妙郎法师处报到,清楚自己的分工。又到妙丰师兄处领取具体任务。第一天,新闻组的稿件不算多,此次跑新闻的师兄功底都很深厚,改起来并不费劲,对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精进的过程。即便如此,审完最后一篇已过午夜。早上两点多钟起来赶路,开车四个多小时,一天的忙碌,加上整晚伏案,伤久未愈的老腰已是有些吃不消。甫一上床,便在原木松香中睡去。自知过分疲累时偶有打鼾,不知是否惊扰了同室师兄们的清梦。第二天问起,都说睡得很沉,不晓得我何时回到寝室,更未曾听得鼾声,方觉心安。
寺中无烦扰,一夜好酣眠。清晨醒来,方知已落下一场透犁夜雨。错过了大殿檐下观雨色,青桐树旁闻雨声,临山窗前赏雨景,竟浮起些许憾意。看来,终究还是破不了我执,放不下有情。
雨后清晨,趟水而行。山中的风,还有些微凉。从风来处望去,越过寺院鼓楼的红瓦黄墙,西山之上群木方发,新绿如洗,林天相接处绿上泛白,满坡槐树花白中透绿。顺山势北眺,远峰如黛,近峦似碧,“木欣欣以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”,很有“环寺皆山也”的意境。
沿回廊慢慢行走,一路上有几处正在建设的工地。此次来寺,最让我心动的是新栽的树木,遍植庭院,恰与群山碧黛相印,与拥绿环翠相映。“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”,索性细细观赏这新雨后的历历繁木新枝。
大雄宝殿前广场两侧的圆柏直立,虽然还没有“修条拂层汉,密叶障天浔”的气度,但已能想见高耸入云的模样。银杏又称白果,大雄宝殿西侧的银杏已蔚然成林,“大树龙盘会鲁侯,烟去如盖笼浮丘;形分瓣瓣莲花座,质此层层螺髻头。”忽然想起几年前去苏州拙政园,曾因其园内的银杏树有感而发,写过小诗一首:“昔日幽径寻芳处,摩肩鼎沸塞画廊;细思手植银杏下,谁人捡拾白果忙。”玉兰古称“辛夷”,故有诗云“昨日辛夷开,今朝辛夷落。”“高枝朵朵艳木莲,密叶层层赛卢橘。”这个季节,白玉兰花儿刚谢,但新叶已绽,可以相约明年春季的那满树繁花。海棠树的花儿也已落尽,看不出是西府海棠还是贴梗海棠,但可以想象“似青似白天浓淡,欲堕还飞絮往来”的繁盛,“万物皆春人独老,一年过社燕方回”的喟叹。石榴树堪可及胸,待到秋季花开,当是火红一片,“乘槎使者海西来,移得珊瑚汉苑栽;只待绿荫芳树合,蕊珠如火一时开。”几丛新竹还未泛绿,佛家爱竹,故有“青青翠竹,尽是真如;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。”很是期待茂林修竹的样子,可以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”,即便“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”亦是无妨。玉兰海棠林里间植蜀桧龙柏侧柏,雨后自是满目绿色。菩提居佛教寺院“五树六花”之首,期待来春老根新发,冠盖葳蕤。
禅宗寺院称为禅林,亦称丛林,所谓“马祖创丛林,百丈立清规”。禅宗自达摩东来后三百年中,禅僧多依住律院或岩穴、树下,尚未营立禅院,直至唐代马祖道一乃创丛林,以安禅侣,后世教、律等各宗寺院亦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。丛林是指众多僧人聚集在一起,并能规律而且和合一致的修学办道,就如树林一般整齐有序,故以“林”做比喻,取喻草木之不乱生乱长,其中有规矩法度。丛林又称“圣智之林”,亦即将许多有智慧的人才集中在一起。住持人选若经由十方名德共同推举出任者,称为“十方丛林”,表示广纳多容,能生长法身慧命。
去岁初秋,参加佛商禅修班,曾撰《博山正觉赋》,其中有曰:“观夫博山灵脉,在莲花诸峰。龙蟠虎箕,山依峦围,五色祥土,正穴呈瑞。当察春朝之阳也,伴晨钟之明澈,洒蔚霞之灿辉;秋夕之照也,随暮鼓之悠扬,传清风之檀香;夏夜之雨也,滴金瓦之飞檐,沐宝殿之华严;冬午之雪也,覆五重之道场,净十方之菩提。”祈愿正觉寺,在仁炟师父的带领下,既能建成弘法利生的十方丛林,又能园林如画,茂树繁花,温暖如家。